張先生:最近柚子的波動很多,于是我就興起了短線的念頭。因為EOS/ETH的配對價格一直在3%的范圍內活動,我就想在EOS/ETH高點的時候賣出EOS換ETH,我記得27號那天明顯到了小高峰,于是就全倉賣掉了EOS換ETH。誰知過了幾個小時后,湊不要臉的EOS項目方就開始砸盤ETH了,搞得價格坐了火箭一路飆升,等我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接不回來了,現在我拿著不斷陰跌的ETH欲哭無淚,感覺就像是手里一棟北京三環的房子一瞬間變成了陜北鄉村里的草房。
張先生的故事并非個例。
隨著熊市震蕩增多,很多人開始頻繁看盤,討論k線,賺了不甘心賣,虧了不舍得出,總以為自己發現了別人看不到的秘密。最后要么盯盤三天賺了個盒飯錢,要么全給了交易費。
為什么90%做短線的都虧錢呢?
為什么身在其中的人還樂此不疲,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這種反邏輯的操作?
對于這種現象,女王認為主要是三種常見的「韭菜病」造成的。來看看自己是不是虧錢的時候也犯了這些錯誤:
原因一:慣性自大
牛市里,不管怎么操作,大概率都能賺錢。出于人天然「自大心理」,潛意識會降低市場趨勢在資本盈利中的作用,而夸大自身操作所帶來的賺錢效應。
而當市場進入熊市,許多人就會習慣性的輕視趨勢的力量,認為能夠憑借自己的操作逆市而上,防止虧損。
其實這些有「慣性」的人都不傻,長期操作的人都會起碼的市場分析,也都多少能明白在趨勢的巨大力量和壓迫性面前,短線操作等同于逆水行舟。只是不愿面對現實罷了。
原因二:非理性恐懼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不巧的是,我們的基因本能給這個心理加了一個極短的見效窗口。當我們不能立刻得到利益時,內心對害處的恐懼就會被無限放大,折磨著我們想盡辦法以最快的方法去規避恐懼。
這就是為啥我們明知控制飲食能讓你漂亮健康人人愛但還是頓頓燒烤停不住,因為我們討厭餓肚子的感覺。
這就是為啥我們明知存錢能帶來更好的明天還是忍不住做個月光族,因為我們受不了那種想要的東西不能買的空虛感。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明知市場終究會回暖但還是忍不住在最底部的時候頻繁買進賣出,因為我們受不了眼睜睜的看著財產縮水卻什么都不做的無力感。
所以很多朋友總想著在這個時候做點什么,即使從賬面上看這么做很明顯的是越做越虧損。女王的一個朋友說起說過一句話:「起碼我心理上好受一點?!?/p>
原因三:無知的貪婪
許多朋友入場的時候都是抱著投資的心態進入的:買進一點幣,拿著等它升值。
熊市來臨后,因為第一和第二點原因,許多朋友會因為資產縮水的恐懼而開始短線操作。
對于金融領域的人來說,投機難于投資、短線難于長線是一個共識。
如果說投資是一種時間換價值的行為,那么投機就是一個用技能換價值的行為。
一個合格的投機者,需要至少兩到三年的市場操作經驗,以及至少一個周期的交易經歷才能形成自己的操作策略。
也就是說,想通過投機賺錢,你至少需要先虧兩年錢才可能成功。
所以從邏輯上來說,那些因為恐懼從長線轉到短線的人,沒有一個是合格的投機者:他們沒有成體系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沒有對經濟周期的理解,沒有長久的實操經驗,有的只是恐懼占主導的一驚一乍。對他們來說,只能是被市場上專業的投機人士割韭菜。
對于任何行業的人來說,想在一個行業里上升,都必須有充足的行業經驗才可以做更高階層的事情。金融市場一樣如此。
但因為金融市場的開放性,很多人總是忽略這一條客觀規律,進入市場沒多久就開始用最初級的經驗裝備去打最高級的boss,這樣怎能不被ko?
嘮叨了這么多,大家應該明白女王的意思了?,F今的幣市在本質上跟股市是一樣的,只不過比股市更野蠻更瘋狂。
對于進場不久的朋友,女王衷心提出幾點建議:
1.不要OVERTRADE(過度交易)。
2.敬畏市場,明白市場上永遠有你不知道的信息,永遠有比你錢多以及比你聰明的人。
3.堅持一種策略,在長線短線之間來回蹦跶的人最終會在損耗中虧掉一切;
4.實在沒法控制自己的,那么就控制導致你心亂的源頭:卸掉所有的交易所app、關掉vpn、把幣從交易所轉到錢包里去。
5.一個資產有膨脹的時候,就有縮水的時候,萬物有陰陽,事物總有它的客觀規律。悖逆規律的事情做了只會讓你受到傷害。
投資是反人性的,而生活則是需要人性的。不要因為炒幣毀掉自己的生活。
在當前這種形勢下,更需要大家認清自己,量力而行。
所謂會買入的是徒弟,會賣出的是師傅,會不動的是祖師爺。在熊市時期,最好的策略就是好好生活、好好賺錢、握著籌碼不要動,安心等著市場回暖。